别急着管孩子,先学会放他一马 教育育儿|儿童教育☀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别急着管孩子,先学会放他一马

有人问,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脆?

动不动就emo,挫折一点点就“我完蛋了”。其实原因挺简单:我们这代父母太“敬业”了。教育焦虑比房贷利息还稳定。

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孩子连起跑的勇气都没了。

小时候,我们被打断哭声;长大了,我们打断孩子的呼吸。

一个循环,完成得很优雅。

别怕他犯错,怕的是他不敢再动。

你发现没,现在的孩子一写错字就抖,仿佛下一秒就要被“卷铺盖”。

父母动不动来一句:“怎么这么粗心?”说得像是孩子一不小心就能把公司上市计划写崩。

有个朋友的女儿画画时线条歪了,她妈皱眉:“重画。”孩子愣了三秒,轻声说:“那我不画了。”

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什么叫“被教育成沉默”。

犯错是人类进步的发动机,但很多父母硬生生把孩子调教成“稳定模式”。没有bug,也没有升级。

你看,孩子不是怕错,是怕一错,爱就没了。

别怕他顶嘴,怕的是他永远不敢开口。

小时候我们被教育“闭嘴”,长大后领导开会问意见——我们还是闭嘴。久而久之,连呼吸都怕太响。

孩子说句“不对”,家长立刻火山喷发:“翅膀硬了是吧?”其实孩子只是想争取一个表达的权利,不是造反,是在学习做人。

你真想让孩子有主见,就得先忍受他“顶嘴”的阶段。

毕竟会反驳的孩子,以后才敢和生活讨价还价。要不然,成年后连外卖多收五块都不敢吭声。

别怕他哭,怕的是他不再会释放。

有些家长,一听到哭就像被触电。立刻开骂:“哭什么哭!”好像眼泪是违法武器。

可情绪是用来流动的,堵久了就变内伤。很多成年人的焦虑和抑郁,都藏在“当年没哭完”的那几次。

孩子哭,不是闹事,是告诉你:我在难受,你能不能抱抱我?一个被允许哭的孩子,以后能笑得更大声。

哭完就去写作业,这才是真正的坚强。

别怕他乱试,怕的是他再也没兴趣。

父母口口声声希望孩子“有创造力”,转头又嫌他“怎么乱搞”。想象力刚萌芽,就被一句“别动我东西”拍死。

孩子不让动、不让试,最后就成了那个——“等会儿再说,我怕搞砸”的成年人。你以为他懒,其实他从小被练成了“没信心”。

一个敢尝试的孩子,可能会失败一百次,但也会在第一百零一次,笑着说:“我可以。”

自信这玩意儿,不靠鸡汤喂,靠一次次被允许去摔。

别怕他粘人,怕的是他不再靠近。

有些父母嫌孩子粘,天天喊“你得独立”。可独立这事,靠推不出来。是被足够温暖过后,孩子自己走开的。

小时候想抱你你推开,长大后他真的不想靠近你了。那时候你再喊“回来吃饭”,他只会说“我忙”。

孩子需要的独立,不是离开你,而是知道:就算走远,也有人等。

这份底气,叫“被爱”。

说到底,父母这份工作,没人发工资,没人给年假。

唯一的回报,是多年后,那个曾经哭着要抱的小孩,笑着回头,对你说:“我挺好的。”

所以别太急着教孩子完美,先学会“允许”他做个普通人。能哭、能吵、能试错、能依赖。等他真的长大,你就会发现:

你放手的那一刻,其实是他最靠近你的时候。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莉亚

来源:快乐学习并不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