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城选情:是真的左转,不是错觉
2025年的美国,正掉入一场“社会主义温水煮青蛙”的陷阱。
纽约、西雅图、明尼阿波利斯三座城市的市长选战,几乎成了“谁更会撒钱、谁更会讨好占制度便宜者”的大比赛。
纽约的民主社会主义者 Zohran Mamdani打着“免费公车、冻涨租金、征税富人”的旗号出线,AOC、Bernie Sanders亲自站台助阵;
西雅图的 Katie Wilson以“人人有房权”为政见;
明尼阿波利斯的 Omar Fateh则主张“反警察+免费医疗+住房权”三合一。
这三城长年是深蓝票仓,如今却在市长层级被社会主义派迅速压境,象征的不只是政客换皮,而是选民的经济痛点!当选民越来越觉得“市场失灵”,他们就更容易相信——政府应该多管一点。
二、选民为何转向“政府管多一点”?
房租与工资的压力
纽约的平均租金早已破3,500美元,成长幅度远超工资。西雅图与明尼阿波利斯同样供给紧缩,民众自然对“冻涨、租管、社宅、公费交通”心动。
审查流程+高合规成本
蓝城政府最爱谈“永续”与“公平”,却用一纸法规掐死市场活力。冗长环评、绿建要求、僵化分区,供给被卡、成本垫高。
更大的问题是——法规叠床架屋。旧的规定不会删,新的一条又加上去,结果越修越厚、越审越慢,审查流程动辄拖上数月乃至数年,活像“官僚慢性病”。
以我家附近的果园为例,疫情前就挂出“将转建住宅区”的告示牌,真正动工却是2025年夏天。
这五年以上的时间成本、土地利息、人工变动,全都转嫁给消费者了。
政客再假装救世主说:“看吧!房价太贵,我们要补贴!”
结果就是:中产阶级再被政策割一刀。
我家附近这片住宅建案里还有10%的“可负担户”。建商不是慈善家,这10%的亏,全转嫁给其他90%住户——坪数缩水、管理费上涨。这种“包容性分区”根本是道德包装下的“强迫交叉补贴”。
福利膨胀与财政压力的恶循环
加州早就是反面教材:医疗与社福开支年年爆增,最后逼政府不是加税,就是砍福利。
城市层级若继续“用福利取代治理”,最后的结果,就是短期快感换来长期赤字。
三、这不是“市场失灵”,是“政策使巿场无法运作”
供给端被扭曲,税基被掏空,治理失能,让选民误以为“资本主义不灵”。
其实,问题从来不是市场没效能,而是"政策"把市场关进牢笼。
蓝城政府爱谈公平,却惩罚了努力的人;
爱谈永续,却让效率死亡;
爱谈包容,却让中产阶层被挤出。
四、个人责任的消失:尊严不是政府给的,住房更不是人权
美国正在失去它最珍贵的精神——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个人责任)。
如今的年轻人被教导:“你买不起房,是政府的错;你没存钱,是富人压榨;你失业,是制度不公。”
这正是社会主义最甜的毒药。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辛苦。现在的孩子因AI和房价焦虑。
我们那一代,是被升学主义折磨的世代:国三就开始喝浓茶熬夜念书,当年大学录取率仅三成,研究所更不到2%。
高中把 TIME杂志当社论背,因为我知道——学英文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改变命运最快的方式。
这次去游轮,游轮上来自东南亚、东欧的员工:不会英文的在厨房洗碗,会英文的在外场当服务员。
我们在硅谷的房子,全靠自己买的,没有人帮一毛。
八年前房贷利率3.4%,一笔一笔地缴;疫情后重贷,降到2.5%。
也没有人替我们“实现住房权”,也没有人叫我们重贷,我们只是自己注意,不找借口。
资本主义的美在于:
你不需要特权、不靠血缘,只要肯付出、Stay informative、自我教育,肯坚持,就能改变命运。
五、富人不是敌人,是引擎
左派最爱高喊“Tax the Billionaires”,却忘了这些人缴了超过七成的税、创造最多的工作。
前50%的富人贡献了全美超过70%的消费支出。
他们买房、旅游、投资、捐款——支撑了整个经济循环。
有钱人不消费,经济垮了;经济垮了,股市就垮;股市垮了,税金也收不到。
富人买豪宅、开公司、请工人,这才是经济循环的引擎。
一旦吓跑了富人,不只是课不到税,更连带让底层失去糊口的机会。
六、保守资本主义的处方
要让城市回到正轨,不是“撒更多钱”,而是让市场重新能工作。
放宽中密度建筑、设定审批时限(逾期视同通过)、删掉无谓绿建规范,像川普一样,永远从供给面下手,看看油价,当开采能源没有一堆法规绑住,油价自然下跌。
以工换补:补助绑就业训练,杜绝长期依赖。
重建秩序:该执法就执法,让城市重新有预期的规则。
保护税基:不再猎富,而是近悦远来,而且是吸引"会缴税"的人,而不是吓跑缴税的,吸来占便宜的。
公共交通先修品质,再谈免费。
城市需要“创造繁荣”的市长,不是“分配匮乏”的市长
社会主义市长短期靠补贴、冻涨与“免费”止痛,民调自然亮眼;
但当供给冻结、税基流失、秩序崩坏时,下一轮的痛更大。
其实拜登当时选上,我也曾担心过,看他大撒币,open borders,免学贷等。
但后来川普的胜选证明——美国的制度仍有能力自我修正。
历史从来不是单行道,错误的政策终究会带来反作用力。
就让 Mamdani试着当个几年市长,看看他怎么开国营超商、推免费公车、把基本工资调到30美元。
届时供给被压制,物价上涨、企业加强自动化减少雇用,富人为了避税往佛罗里达或新泽西出走,也许才会让选民真正理解:
住房不是人权,努力才是。Mamdani高喊要给纽约人尊严,但
尊严不是政府给的,而是你在市场里靠脑袋、在汗水里挣回来的。
左派政客可以印钞、盖房、开支票,
但他们盖不出自尊,也印不出尊严。
社会主义的城市,搞到最后,治安坏了,税更高了,来蹭免费的人更多,居住环境更糟,大家一起变得没有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