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召开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前夕,军政高层人事陷入前所未有的震荡。自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解放军和党政高官连番出事:腐败丑闻接连爆发,有人被清除、有职位长期悬缺,甚至有高官“下落不明”。整个体系呈现出出缺与补位并行的异常状态,已非单一事件,而是一场因为用人唯亲的反噬效应。
一、九名军方高层落马:闽浙—东战—31人脉网络
2025年10月中旬,中共国防部突然公布,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等9名解放军上将被开除党籍军籍、移送军事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这九名被处置的军方高层包括: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军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苗华、军委政工部原副主任何宏军、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原常务副主任王秀斌、东部战区原司令员林向阳、陆军原政委秦树桐、海军原政委袁华智、火箭军原司令员王厚斌、武警部队原司令员王春宁。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将领执掌的专业性高的单位,但是多数缺乏科技与理工专业,其晋升轨迹中隐现出一条依恃习*近*平个人关系网的“闽浙—东战—31”人脉网络。这种大破大立的背后更像是“下罪己诏”,能够拿下他们的唯有习本人,由于政法系统等其他攸关权力的单位尚称稳固,因此这并非是习失势。习能拿下他们更多的可能是他们贪腐背后的欺上瞒下,甚至已经危及到国际战略和军改等层面。其中包括他们在海外的情妇和子女与隐匿财产,这些都是未来美中竞争下可能的未爆弹。
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如图)等9名解放军上将被开除党籍军籍、移送军事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图片摘自央视网
军方落马的九人,有多位属于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时期结下的军中人脉。例如,何卫东与苗华都出身于驻福建的前第31集团军,驻扎厦门,属原南京军区序列,长期在台海前线任职,被视为习*近*平在军中的“福建帮”嫡系。何卫东曾任东部战区司令,主导对台作战部署,而苗华在海军政工和军委政工系统步步高升,均得益于习*近*平于地方主政时期的建立的关系,并非是在军事领域有重大成绩,甚至还曾造成习的战略误判,拜登时期美台关系的急遽发展,便来自于何卫东的自负。
其次,一些落马将领与习*近*平在浙江任职时期也有渊源,包括在浙江主政期间所形成的地方—军方人脉,以及刘源的部分旧部。此外,东部战区作为涵盖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的战略区域,与习*近*平早年地方经历有地缘重叠,战区高层如林向阳等也因对台军事任务而获习倚重。“闽浙—东部战区—第31集团军”的关系网络,成为所谓“习家军”色彩浓厚的将领群体。
然而,用人唯亲的结果是军中体制性腐败与能力不足以应变“百年大局”,解放军中的人事文化并没有脱离传统的酒桌层级,有志之士要能出头,除了出身“又红又专”,还得牛饮白酒。借由酒桌文化的输诚与表态,才能获得升迁所需的忠诚与私人关系,专业军事素养和科技背景反而在选人标准还不如江泽民时期。这种用人圈子狭窄的现象,导致人才池枯竭,“非嫡系即迅速补位”的偏斜用人逻辑亦埋下风险。
忠诚至上反而削弱整体治理能力,技术型军事官僚遭边缘化,加上陈平已久,未与真正的大国正面交锋,导致军队高层的考核缺乏空洞。如今高层将领的视野甚至不如派兵至俄国的朝鲜,实暴露出过去多年军中任人唯亲结构所酝酿的系统性危机。
二、腐败横生:系统性腐败导致“虚假战斗力”
上述人事结构导致的直接恶果之一,就是军内腐败的猖獗与军事现代化质量的隐患。习*近*平上台后虽大力反腐整军,然在其“定于一尊”体制下,裙带腐败呈现新异变种。这从火箭军系统近期爆发的采购弊案可见一斑。2023年以来,火箭军高层相继被查,牵出大规模装备采购贪腐。
仅2025年8月下旬到9月初,火箭军后勤部采购部门连发180条公告,倒查火箭军成立以来9年的违规采购案。结果显示:74名招标评审专家与116家供应商被拉入黑名单,禁止再参与军队项目;其中不乏央企涉及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甚至提供虚假材料投标。
例如,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工程局有限公司因联合串通投标而遭处罚,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因提供虚假材料被取消全军采购资格。这些冰山一角的案例揭示,火箭军的装备物资供应链中已形成上下勾结的贪腐网络,严重侵蚀了武器装备采购的公正性与质量。
此类腐败直接造成军事现代化的品质与进度。美国五角大厦在2024年末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即罕见强调了解放军内部的腐败挑战。报告指出,2023年下半年至少有15名中国高级军官因腐败问题被解职,其中数名将领负责监督中国陆基核导弹和常规导弹的现代化项目。高层腐败案件的曝光与人事调动无疑会扰乱军心,干扰中共为实现军队现代化所付出的努力。
换言之,解放军导弹工程、核武发展等尖端领域,很可能因相关主管将领,如火箭军高层,卷入贪腐而出现决策纰漏或进度延宕。军事装备质量风险与战力水分,正是这种结构性腐败的直接后果:当采购制度沦为权钱交易,武器研发和生产容易因偷工减料或成本外流而品质下降,战术指标虚高,最终危及实战可靠性。
为此,中共军方近期在官方话语中反复强调要整顿“虚假作战力”显示高层已警觉到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存在虚耗虚浮的危机。用人唯亲的封闭权力结构滋生贪腐,进而侵蚀军备发展的品质基础,这种恶性循环正成为中共军事战略的一大软肋。
三、军事计划成效不彰:对台演训的欺瞒
腐败与任人唯亲的不良影响,也反映在近年解放军重大军事演训的实际成效上。由于强调忠诚,曾经被重视的军事思想家乔良等人因为与刘亚洲交情甚笃,一整批涉入国防金融研究会的“大脑”纷纷被冷冻,只剩下金灿荣等公关性质较强者,还能在媒体获得部分声量,但是其功能也仅剩下为中央军委洗地,或是创造政治话语。
北京当局自2020年以来持续以武吓台湾,每年皆在台海周边组织大规模军事演习。特别是在2022年佩洛西访台事件后,中共军方高调展开对台包围军演,试图打造对台“新常态”军事高压。然而,分析近年演训成果可以发现:2022至2025年间的对台军事演训,效果可能未达北京的政治预期,甚至还逐步缩小规模和减少频率。
解放军导弹工程、核武发展等尖端领域,很可能因相关主管将领,如火箭军高层,卷入贪腐而出现决策纰漏或进度延宕。东方IC
这些演训并未造成台湾股市大跌,也没成为美中关系的关键筹码,甚至还加速美日澳等国建立AUKUS第二支柱,日本和澳洲更是加强介入南海事务,甚至军援菲律宾,中国实际上未得寸土,反而成为美国与盟邦的安全加速器。北京当局可能意识到,近年对台高调军演并未充分转化为可信的攻台能力,也未能让我国政府放软姿态,某种程度上偏离原定的政治目的。
四、忠诚为前提的“新质战斗力”
面对军政领域接连塌陷的用人危机,习*近*平当局正试图通过大规模人事调整来重构权力格局、挽回颓势。在军队方面,预计将有一批较年轻的将领获得提拔,以填补此次清洗后的高层职位空缺。例如,原火箭军副司令张振中、联参部某些年富力强的将领,都被视为可能的接任者。
此类新晋将领多数出生于1960至70年代,相较前任更为年轻,且未深涉郭伯雄、徐才厚旧日腐败网络,政治上相对“干净”。习*近*平或利用此次机会破格提升一批中青年军官,以在军中形成新的效忠集团。但是新任的将领大多是政治和信息支援部队新任司令员毕毅、政委李伟同样没有科技背景,“新质战斗力”的口号在前,即使有专业的幕僚团队也未必能在政治背景的长官手下发挥。除非,这仍然是一个过渡性的安排。
相对于军方用人唯忠,在党政系统,中央近期的人事布局则强调年轻化与专业化。多名“65后”(1965年以后出生)的干部在2023–2025年间晋升副部级以上职务,甚至进入中央委员会,显示培养接班梯队的意图。例如,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团中央出身的谌逸等人在地方高层受到重用。此外,具备留学背景或国际视野的人才也在受到青睐。典型如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早年曾赴剑桥和哈佛进修金融,在2023年临危受命接掌央行;又如新任科技部长李弘,具有海外博士学位,在尖端科技管理领域颇有建树。
当然,值得警惕的是,中共此轮人事重整能否达成预期效果,尚存不确定性,因为这些新人都处于非核心岗位。如果提拔新人的标准仍以个人忠诚为先,而非真正破除小圈子、凭能力选才,那么人事更迭终究只是换汤不换药。习*近*平眼下面临两难:要止血、用新人迅速填补权力真空,恢复体系的可运作性;但是,他又深陷自身用人哲学的桎梏,难以扩大信任圈。当前的体制除了习*近*平这位车长,几乎没有其他可拉刹车或转向的人,除了彭教授之外,这使得被拔擢者也不能真正的掌握专业,贴近现场。
若习仍拘泥于任用亲信而非制度化选才,则即便表面权力重组完成,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治理困局。例如,军委副主席目前仅余张又侠作为兄弟相挺,虽暂保稳定,却埋下更大系统性风险,一旦这名耄耋出现变故,整个军委指挥体系将陷入瘫痪。
五、用人唯亲的恶果与对台湾的启示
总括而言,2025年四中全会前后的军政整肃风暴,暴露出中共高层用人机制的深层痼疾。九名军中上将的集体倒台并非偶发,而是习*近*平十年来“任人唯亲”路线所累积的总爆发。这些非科技专业的将领带领着科技含量最高的单位,透过闽浙老关系和战区裙带而平步青云,却最终因贪腐堕落而被扫地出门,个人荣辱兴衰的背后,是军队现代化质量隐患与战略效能受损的重大代价。
讽刺的是,台湾的代理人或是自以为代理者,他们与习毫无渊源,根本无法与这些“闽浙—东部战区—第31集团军”出身者相比,却自诩能上达天听。在中共的历史文化,这些投降或是敌后工作者,很少有能善忠者,“中央特科”在国民党所培养者,几乎都成为历史的尘埃,不可能成为“核心中的核心”,充其量也只是过渡期的工具。
即使被称了三十多年的兄弟,这些落马者因无法解决真实问题,最终也只能落马成为阶下囚。台湾人若不能清楚看到“用人唯亲”的另一面的现实,看破作为虚假关系的统战手段,只怕是赢了蝇头小利,最终再次赔上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