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森:民生痛点,将成全球焦点!——从曼达尼竞选纽约市长谈起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吴洪森:民生痛点,将成全球焦点!——从曼达尼竞选纽约市长谈起
作者:
他的大胜,就在于他敏感地捕捉到了"民生痛点",尤其是年轻人的民生痛点。 从高昂房租到通勤地狱,从零工经济的不稳定到生活成本失控,年轻一代在"上不去、活不起"的现实中焦虑与愤怒。 曼达尼敏锐捕捉到这种痛点,以一句"让城市重新负担得起"凝聚了青年人的不满情绪。曼达尼的竞选广告不是谈意识形态,而是谈生活细节。

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1月4日晚上9点,纽约市长选举封箱,虽然最终结果要等几天后的邮寄选票到齐,但从目前的点票结果来看,他将成为纽约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长。

曼达尼为何能赢得如此多的选票?尤其在18-29岁的青年人中,他的支持率高达89%。

这几乎史无前例。

他的大胜,就在于他敏感地捕捉到了"民生痛点",尤其是年轻人的民生痛点。

从高昂房租到通勤地狱,从零工经济的不稳定到生活成本失控,年轻一代在"上不去、活不起"的现实中焦虑与愤怒。

曼达尼敏锐捕捉到这种痛点,以一句"让城市重新负担得起"凝聚了青年人的不满情绪。曼达尼的竞选广告不是谈意识形态,而是谈生活细节:

"免费公交,每天多出一小时陪家人。"

"冻结租金,让一份halal午餐回到8美元。"

短短93秒视频在TikTok播放过亿。

以前不关心政治的年轻人,也因此关心政治,以前从不参与投票的也出门投票给曼达尼。

纽约18–29岁选民投票率飙升30%,成为关键变量。

曼达尼并非孤例。世界多国正在经历"民生政治化"的震荡:

法国:马克龙的养老改革引发2023年青年街头抗议,青年失业率达18%,社会撕裂重演"黄背心"。

韩国:首尔中位房价高达年收入的20倍,青年"烛光示威"从反腐转向"反高房价"。

英国:年轻人要求"住房红利"与"生活正义"。

尼日利亚:通胀与腐败引爆数字运动,60%青年选民首次成为政治主角。

全球趋势清晰:青年痛点=政治转折点。

哈佛青年民调显示,全球40%的年轻人认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但他们追求的并非意识形态,而是公平的起点与可负担的生活。

曼达尼只是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未来数年,欧洲绿党、加拿大新民主党、拉美新左派都可能复制这种"民生病毒式传播"模式——以情感替代纲领,以生活议题撬动权力结构。

曼达尼的胜选,不仅是一场地方选举,而是全球民生政治的风向标。

从纽约到巴黎,从首尔到拉各斯,青年选民用选票告诉政客:"我不再关心意识形态,我只关心能否活得起。"

未来政治竞争的主线,不再是左与右、保守与自由,而是谁能真正解决生活痛点,谁能恢复"希望的经济学"。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作者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106/230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