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我看四中全会和习*近*平的大清洗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政党 > 正文
蔡霞:我看四中全会和习*近*平的大清洗
作者:

文字版全文:

01:39四中全会公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06:16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惯例是如何定下来的?

11:40如何看待大量军队高层缺席四中全会?

15:22军队大清洗:习*近*平张又侠的权力角力

24:26如何解读军委副主席张升民的上位?

34:21中国经济困局会影响习*近*平的执政合法性吗?

38:01透过四中全会的公报,习*近*平在担忧什么?

40:31习*近*平会迫于压力推出接班人吗?

44:16嘉宾推荐

[00:00:02]袁莉:大家好,欢迎来到不明白客,我是主持人袁莉。10月20日至10月23日,中共权力核心的三百多名中央委员与中央候补委员在北京举行了二十届四中全会。自从九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决定四中全会召开时间之后,这场会议就成为外界的关注焦点。四中全会前,九名解放军上将被宣布开除党籍、军籍,更进一步点燃了人们对于共产党权力内斗的想像。本届四中全会也并没有按照惯例讨论中共党建问题,而是讨论十五五规划。在中美贸易战、中国经济承压的背景下,这份规划会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这期我们请来了中央党校退休教授蔡霞老师来为我们分析中共此次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会与以往有何不同?四中全会公报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她又如何看待中共军队内部的大清洗,以及这场清洗是否还会继续?

蔡老师您好!四中全会之前,外界对于这场会议有很多比较夸张的想象。比如这场会议会不会涉及政变、习*近*平是不是要安排接班人?但是实际公报出来之后,这些想象好像都被打破了。您对四中全会公报内容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00:01:39]蔡霞:袁莉好,大家好!四中全会公报出来以后,我大概看了两遍。我对四中全会公报总体上有那么几个印象词——没有一个亮点,引起我关注的是印象。

第一个印象词是“残缺不全”。四中全会所表达的人数是残缺不全的。首先一个残缺不全的党中央。中共党中央中央委员满员205人,这次参加会议的只有168人,缺了37个。候补中委满员171人,按照报道现在参加会议的是147人,两者加起来差不多有快60人没到会。

这是一个。第二个残缺不全说的是既然开中委会,他就可以把补全的数额补上来。但我们看到,并没有补。首先,中央委员缺员37人,只递补了11人,缺额26个。中央政治局委员满员是25人。我们知道二十大开完以后只有24人——以双数作为政治局委员的数字,这是滑天下之大稽。本次它其实是可以补全的,但是它没有补。何卫东也没递补上去。

第三就是中央军委,中央军事委员会7个人,现在缺3个。所以我说,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党中央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党中央。

第二点,这个公报整个看下来,对十四五规划期间这五年的所谓建设,它没敢吹牛。对十五五的前景,也没敢看得多好。所以我说,谈十四五的时候,它是“成绩惨淡”,没有一个亮眼的词,也没有亮眼的数据。十五五规划,则是“前景黯淡”,在十五五规划的前景部分,它写上了“二四四二”,叫大家“增强信心”、“在习的带领下去搞十五五规划”。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心虚——不敢吹牛,只能强制性要求大家服从中央、服从习的权威。

第三个印象是我们多年不见的老话,又拿出来讲了。同时习*近*平的语言也没少。比方说新质生产力、提高发展质量,这都是习*近*平的话。老话是邓小平讲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我们很多年没听见讲这个话了。这次它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拿出来讲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在经济非常困窘的情况下,他不得以要回到邓小平讲的那些基本的东西上去,否则这个党没法往下干。

第四个印象就是总体基调从来没变过。习*近*平上台后一直强调两个基调:第一个是党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他这次仍然是强调的。第二个就是从2019年以后他反复强调“安全第一”——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各种安全。这次他依旧讲安全,但他讲的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但“安全”没敢丢。这就是给我的印象,换句话就是全篇没亮点。

[00:05:56]袁莉: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然消失之后,其实外界还是有很多反应的,这次他又回去了。而且我刚才搜了一下,“安全”提了十五次,好像之前有一次提了五十多次。

[00:06:11]蔡霞:对,2009年以后的有一次的政治报告还是什么报告上。

[00:06:16]袁莉:今年的四中全会没有按照惯例讨论中共的党建问题,而是讨论十五五规划。这个可能和之前晚了将近一年的举行的三中全会有关系。您能不能讲一下这些惯例是怎么形成的,这次四中全会讨论十五五的原因是什么,会对后面的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甚至二十一大的安排有影响吗?

[00:06:42]蔡霞:它是这样的。中国共产党按照惯例来说,改革开放以后的惯例是这样的:

一中全会,中央委员是在全体党代表会上选出来的。选出来以后,这些中央委员再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所以,一中全会是选举中央政治局。

二中全会是在第二年准备新一届的政府,也就是政府换届在党的换届后一年,第二年的三月份要召开全国人大会议,进行政府换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就是政府换届以后的新一届各个部长、总理、副总理等人选,包括“两高”——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领导人选。所以,二中全会主要是定政府系统的人事。

三中全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1984年开始,邓小平在198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后,1984年提出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决议案。邓小平当时特别夸奖那个决议,说这次改革有很多新话。从那以后,三中全会就固定下来讨论经济问题。因为当时经济改革是当务之急,要挽回在“十年文革”中几乎崩溃的国民经济。此后,这就成了惯例——三中全会讨论经济。

四中全会一般讨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就是政治问题。

五中全会主要讨论五年规划。因为一届中央委员会任期是五年。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夺取政权以后,从1953或1954年左右开始实行国家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是计划经济,所以叫“五年计划”。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被抛弃,就不再叫“计划”,而改为“规划”。因此,五中全会通常讨论规划问题。

这次为什么我们说“四中、五中合并开”?因为三中全会拖了一年。到今年该开五中全会的时候,它又不能跳过四中全会直接开五中全会。所以这次它就开四中全会,讨论五中全会该完成的任务。五中全会本身应当讨论规划问题,但它又不能把四中全会该讨论的党建和人事问题丢掉。怎么办?于是我们就看到公报的最后的内容。中央政治局开会如果写了“会议还讨论了其他问题”。大家都知道,看点就在“其他问题”上。这次大家的看点也被放在后面了,人事递补、增补等内容就放在这了。

至于为什么这次要把“四中”和“五中”合并提前召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五年规划有固定的周期——一五、二五、三五、一直到现在“十四五”结束,已经七十年了。如果这次四中全会不讨论“十四五”完成以后的规划,下一步的五年大盘怎么端。那整个党的工作就打乱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几中全会的时间被打乱。如果这次不抢着开这个会,后面国家建设的全盘规划就会被打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必须把“四中”和“五中”合在一起开。

按照惯例,六中全会一般不限定主题,有什么需要再讨论的就讨论,一般来讲是社会问题、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发展等。这些就是六中要讨论的问题。

七中全会筹备下一届党的代表大会的会议。新的党代表大会召开前,七中全会要讨论代表人数、代表审定以及会议日程,为下次党代会做预备工作。

大体的程序就是这样。所以我认为,今年它把四中、五中合并召开,那么到2026年只能开五中全会,2027年开下一次党代会,六中、七中也可能会合并召开。

[00:11:40]袁莉:我们说一下这次大家最关心的人事问题。X,就是推特上面有一个帐号,叫“中国人事观察”,它今天发了一条推文,我念一下,他说:“42名军队系统:二十届中央委员中有33名上将,9名中将,33名中将中的22人缺席四中全会。这22人里面的8人已经官宣落马,开除党籍,剩下14人“失踪”。各军种的司令员、政委除了空军之外,全军覆没。中央军委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除了联合参谋部的徐起零,全军覆没。9名中将中的5人缺席四中全会。”读起来都觉得挺可怕的。您怎么看这样的状况?

[00:12:39]蔡霞:我也看到这个数字了。因为我自己也是军队里出来的人,我觉得整个解放军被他给打残掉了。中国军队被习*近*平打残了。因为他现在缺的这些上将中将是有职位的。五大战区的司令全部缺位。还能打仗吗?火箭军等军兵种的主要将官们也都缺位。这个军队是打不了杖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00:13:13]袁莉:嗯,那您怎么看这样的清洗呢?习*近*平这么清洗是为了什么?

[00:13:18]蔡霞:我觉得是这样。习*近*平实际上对于整个军队系统,他是为了抓军权。可以这么讲,他抓军权是从2014年开始的。当时以反腐和军队改革为名来抓军权。那个时候,他要从老军头手里把军权夺过来。所以他抓了那一轮。抓完以后,到二十大的时候,他是依托军队——靠张又侠他们支持他,军队支持他连任。

但是,一旦他连任以后,他对军队本身并不放心。因为他自己没在军队干过,也没有真正的军队根基。他只是名义上是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党对军队要绝对领导,而他自己把“绝对领导”理解成“绝对听他的话”。问题是,军队能不能绝对听他的话?他是不敢放心的。

因此,他就不断地进行清洗。原本是他倚赖张又侠把他扶上来的,是张又侠保他连任的。但过后,从清洗火箭军开始,到后来清洗李尚福,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他对张又侠个人的人身安全形成了某种威胁。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不明白播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101/229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