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视力不佳的妇女正在学习盲文书。史丹佛医学院领导各国顶尖团队,共同开发一款光电视网膜植入微阵列(PRIMA)芯片,帮助盲人恢复视力。(Shutterstock)2025-10-2813:49
近期,美国着名大学研发特殊微型芯片,成功帮助晚期黄斑部病变患者恢复部分视力。患者仅需搭配特制的智能眼镜,就能重新进行阅读与识别标志等日常活动。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更高分辨率的芯片,有望让盲人恢复正常的视力。
由拥有百年历史的斯坦福医学院(Stanford Medicine)领导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顶尖大学和医院,专为晚期老年性黄斑部病变(AMD)患者,共同开发一款光电视网膜植入微阵列(PRIMA)芯片,帮助他们恢复视力。该项研究结果于10月2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晚期老年性黄斑部病变,又称“地图样萎缩”。这种疾病会逐渐损害中心视力,影响全球超过500万人,占北美所有法定失明病例的20%,同时也是许多老年人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
由于AMD患者视网膜中央的感光细胞退化,导致他们仅剩下周边视觉,不过多数患者处理视觉讯息的“视网膜神经元”依然保持完好,这为整个医疗团队提供了治疗契机。
他们将厚度为30微米、宽各2毫米的PRIMA无线芯片,植入到视网膜感光细胞缺失的区域,患者戴上附有小型摄影机的智能型眼镜,就能捕捉视觉讯息并透过红外线光投射到芯片上,芯片随即将这些光讯号转换为电脉冲,刺激剩馀的视网膜神经元,进而恢复视觉讯息流。
这次PRIMA芯片的工作原理,与早期的人工眼球大不相同。PRIMA芯片采用光伏技术,仅依靠外部光就能产生电流让芯片实现无线操作,无需外部电源和延伸到眼外的电缆,因此它可以安全地放置在视网膜下方。
在临床试验中,共有38位60岁以上的AMD患者参与,且平均年龄为78.9岁,最终只有32名患者完成一整年的试验。他们大多罹患与年龄相关性黄斑部病变,且至少一只眼睛的视力处于极重度视力障碍(可视为法律规定失明范围)。
这些AMD盲人患者在受测中,会有一只眼睛先植入PRIMA芯片,术后4到5周开始配戴智慧眼镜,进行包括阅读书籍、食品标签和地铁标志等训练。这副眼镜具有负责调整影像的对比度、亮度,与提供最高12倍的放大功能。
结果显示,所有AMD盲人患者的视力,经历数月训练后都有改善的迹象。一年后,有27名患者恢复了部分阅读能力,其中26名患者的视力表现达到临床意义上的改善(至少阅读两行),且至少可以阅读5行字,甚至有一名患者能成功阅读12行字。
另外,测试中虽然有19名受试者出现副作用,包括眼压升高、周边视网膜撕裂和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下积血),但这些副作用均未危及生命,多数的副作用在两个月内均得到缓解,因此有近66%的参与患者对该设备感到满意。
研究人员表示,PRIMA系统是第一个帮助视力丧失患者,恢复部分可用视力的义眼装置,它不仅让患者恢复部分视力,恢复到能够识别形状和图案的水平上,还提高他们视力中的定位和移动能力。
研究人员接着说,目前该套设备仅提供黑白视觉,黑白只能用于阅读,因此团队正在着手开发能呈现灰阶色调的软体,帮助患者未来可以正常辨识人脸。研究团队还计划,对术后患者进行最长36个月的额外追踪,帮助他们处理额外的状况。
他们还表示,现有的PRIMA芯片的分辨率仅378个像素,会继续开发更高分辨率的视觉芯片,以便AMD盲人患者能够看得更清楚,未来会将这套设备用于治疗其它类型的失明上。当前新开发芯片有10,000个像素,已实验在大鼠身上。
该论文的共同作者、史丹佛大学眼科教授丹尼尔·帕兰克(Daniel Palanker)博士说道,“我们是第一个提供形式视觉的团队。之前所有假体装置,基本上只能让患者感知到光线,并非真正的形式视觉(form vision),无法有效辨识形状。”
帕兰克博士解释,“当时意识到我们应该利用眼睛透明的特性,让光来传递讯息。这次实验结果让过去想法成为现实,且对AMD盲人患者的效果非常好。目前患者最希望是获得阅读的能力,之后是获得识别人脸的能力。另外,让这些患者们能够同时看到义眼和周边视觉,而这一点很重要。”
他讲述未来对PRIMA设备期望。他说,“PRIMA芯片的首个版本分辨率较低,下一代芯片会有更好的分辨率和像素。那时患者将可以透过电子变焦获得几乎完整的视力,还能搭配更时尚的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