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狂奔!美中新战略密码 干翻这国政府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战火狂奔!美中新战略密码 干翻这国政府

阿波罗网孙瑞后报导/十月初,中美贸易战再度升温。北京宣布对稀土与关键矿产祭出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华府立刻紧张戒备。一周后,蒙古新任总理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Gombojavyn Zandanshatar)在上任四个月后,遭国会(大呼拉尔)不信任案罢免。

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洪耀南在东森新闻撰文说,这两起事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共用一条看不见的神经:稀土,这个新时代的战略密码。

稀土与芯片正取代石油,成为21世纪最难替代的地缘筹码。而蒙古——这个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高原国家——正踩在风暴的中心。

蒙古经济靠矿吃饭:煤、铜、稀土。九成出口仰赖中国口岸与铁路。地理优势成了经济桎梏;国门虽开,内陆国家的出口通道却只有一条。在中美冲突升温、俄乌战争未歇的背景下,蒙古的外交弹性与主权自主被迫压缩至最低点。

赞丹沙塔尔的上台,并非选民期待的胜利,而是蒙古人民党(MPP)在党内派系分裂下的产物。前任总理欧云额尔登(亲美派)因贪腐与资源分配争议下被下台,他原为“第三邻国政策”的推动者——强调在中俄之间,深化与美日欧的关系,以寻求战略平衡。

他公开主张强化与中国的经济连结、推动中蒙俄走廊与基建计划,赢得北京的好感。但在蒙古国内,却迅速被标签为“亲中傀儡”。没有群众支持、没有派系后盾,他的政权自始就是空中楼阁。

蒙古政局震荡,正好印证一个外交逻辑悖论——“反撇效应”:一个小国愈想保持中立,愈容易在内部失衡与外部压力中崩溃。

中立不是口号,是制度支撑:缺乏透明机制与公平分配,中立很快会被民意解读为偏颇。

多元经济是主权防线:出口市场单一、产业无升级,小国永远只能靠他人呼吸。

内政稳,外交才能撑得住:没有制度正当性,任何对外政策都会被当成权力工具操作。

赞丹沙塔尔的短命,不只是蒙古政治的偶发事件,而是中美新冷战下的一面镜子。当中国将稀土变为战略杠杆,小国的中性空间被压缩到无以为继。当亲中政策无制度支撑,它不仅无法换来稳定,反而可能成为政权崩盘的导火线。

蒙古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战略裂缝中翻船的国家。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孙瑞后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27/2296860.html